【背景】本文为西门子股份公司首席运营官、首席技术官及管理委员会成员博乐仁(Dr. Roland Busch)在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发表的署名文章。博乐仁(Dr. Roland Busch),西门子股份公司首席运营官、首席技术官及管理委员会成员。
无需编程就可以自行组装东西的机器人,工厂里具备自我优化功能的生产线,列车和风机基于运行数据和人工智能(AI)技术自主发出维护的请求,比当初设计和建造这些系统的工程师预测得更准确。如果我们有办法训练人工智并使之工作,上述种种科技进展就会成为真正的机遇。
毫无疑问,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,人们工作的世界将继续变化。今天,机器人仍然局限于所谓的“三‘D’工作“,即那些笨重(Dumb)、污糟(Dirty)和危险(Dangerous)的任务。
然而,根据最近对未来工作的研究显示,这一限制很快将会被打破。到2030年,全世界将有多达3.75亿人需要学习并从事一种新的职业,这相当于每三名雇员中就有一名要转换职业。这种转变不仅仅会影响那些从事所谓“简单”工作的人,律师、医生和工程师也难免受到冲击。
领先市场研究公司预测一致认为,就大多数工作而言,高达50%的任务是可以实现自动化的。机器不仅能完成这些任务,而且能比人类完成得更好更快。这带来什么好处呢?人类可以从这些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,我们将有更多的时间来评估结果,为客户和患者提供建议,或者对员工的能力进行甄选和培养。
将洞察从数字世界转移到现实世界
令人充满担忧的“人与机器之争”是具有误导性的。如果你仔细想想,会发现两者并未向“对立”的方向发展。事实上,当我们今天谈论人工智能的时候,我们在讨论的是人类的人工智能的发展。
我们可以把人工智能看作一个“黑盒”:把知识放进盒子里,然后一点一点越放越多。但就目前而言,我们最终还只能从盒子中拿出我们给它的东西。因此,在人工智能时代,“跳出思维框架”将被赋予全新的意义。对我们来说,将会有两个重大的发展:
首先,人工智能的发展仍面临桎梏。但在未来,机器将越来越多地进行独立学习。可以说,它们将掌握“跳出思维框架”的能力。
其次,可以理解的是随着人工智能逐渐介入我们的生活,人们会感到恐惧和焦虑,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这种恐惧情绪。但是必须铭记的一点是,人类一直引导和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直到今天,未来也必将由人类主导。
举个例子:尽管深蓝在1997年战胜了加里·卡斯帕罗夫(Garry Kasparov),但到目前为止,人们仍需要开发能够在战略游戏中充分利用其潜力的人工智能。今天,无论是人类还是“传统的”人工智能都无法击败AlphaZero机器人——无论是在国际象棋,还是在更复杂的游戏比如围棋或将棋中。